根据环球网报道,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严厉批评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,并表示不排除再次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可能性。
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宣布放弃解除对伊朗制裁的计划,起因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冲突后的强硬表态。哈梅内伊称伊朗对美国驻卡塔尔军事基地的袭击是“打了美国一记耳光”,并强调伊朗“永远不会投降”。特朗普对此回应称,哈梅内伊的言论充满“愤怒、仇恨和厌恶”,他因此决定不再推动解除制裁,并保留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打击选项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特朗普政府近期在伊朗问题上的态度反复。此前美国官员透露,特朗普曾考虑取消对伊制裁以缓解地区紧张局势,但哈梅内伊的公开讲话直接导致美方政策转向。与此同时,美国军方证实,特朗普否决了以色列刺杀哈梅内伊的暗杀计划,这一决定被伊朗媒体解读为美方“示弱”。然而,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的强硬表态表明,美国并未放弃军事威慑手段。
中东局势在6月经历多轮升级。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始于以色列对伊朗目标的空袭,随后美国于6月21日空袭伊朗三处核设施,伊朗则于6月23日向美国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导弹报复。尽管双方在6月24日根据美方提出的时间表实现停火,但紧张态势并未真正缓解。
展开剩余67%伊朗方面正通过外交渠道强化自身立场。伊朗外长阿拉格齐6月29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及安理会主席,指控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发动侵略,并要求安理会追究两国责任,包括战争赔偿。信函指出,自6月13日起,以色列多次袭击伊朗居民区和民用设施,同时美以联合攻击伊朗核设施,严重违反《联合国宪章》及国际核不扩散机制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中方在停火后迅速就中东局势表态。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彬会见以色列新任驻华大使贝以理时强调,中方始终认为武力无法带来持久和平,对话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。刘彬同时指出,中方高度关注中东局势发展,呼吁各方切实执行停火协议,推动地区局势降温。贝以理则表示,以色列高度重视对华关系,恪守一个中国原则,并期待深化双边合作。
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背后是复杂的地区博弈。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行动被视为对以色列的支持,而伊朗导弹袭击美军基地则是对美方干预的直接回应。尽管停火协议已达成,但双方均未表现出长期妥协意愿。伊朗议会6月25日通过法案,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,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对中东核扩散风险的担忧。
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摇摆引发外界猜测。一方面,美方声称寻求缓和局势,甚至考虑解除制裁;另一方面,特朗普本人多次威胁军事打击伊朗,并最终放弃解除制裁的计划。这种矛盾态度可能反映美国内部在对伊政策上的分歧,也可能意在向以色列和伊朗同时施加压力。
联合国成为伊朗反击美以的重要平台。阿拉格齐的信函不仅指控美以侵略,还要求追究相关领导人的个人刑事责任。这一举动可能推动安理会讨论伊朗核问题,但考虑到美国在安理会的否决权,实际效果存疑。伊朗此前已宣布暂停与IAEA合作,若安理会未能采取有效行动,伊朗可能进一步减少与国际核监督机构的互动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中东地区的军事冲突风险仍未消除。以色列军方6月24日警告伊朗可能再次发射导弹,而伊朗革命卫队则誓言报复任何新的袭击。尽管停火协议暂时中止直接对抗,但双方都在为可能的下一轮冲突做准备。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可能成为冲突升级的催化剂,尤其是美军基地多次成为伊朗袭击目标的情况下。
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。俄罗斯等国呼吁各方保持克制,而部分西方国家则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。中方在调解中东冲突中扮演重要角色,既强调和平解决争端,又坚定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。未来中方可能通过外交渠道推动美伊对话,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。
伊朗的经济状况可能因持续冲突进一步恶化。美国长期制裁已使伊朗石油出口大幅下降,而停火后国际油价波动可能加剧其经济困境。若安理会未能有效介入,伊朗可能采取更激进的地区政策,包括支持黎巴嫩真主党或也门胡塞武装等代理人力量。
发布于:江苏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